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我的慢穿生涯 150 民以食为天

大家又在塘底深耕了两天,还是啥都没找到!    考古队里开始有怨言了。    这年头,出来搞现场发掘,可是要自带粮票的。(各类票据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废除)    为了方便,每个队伍开拔之前,后勤批的时候,都会按照标准估量着人数和时间大概给一个数。    一个团队一次挖掘差不多会富裕二十斤粮食左右。    如果项目推进不力或是有重大发现需要延期,粮票不足了,经审批后再补上。    如果有结余,按标准退回。    粮食紧张,大家出来搞现场勘验又辛苦,一般来说,带队队长都会尽量将工作安排紧密些,早半天完工,多给大家报一天的粮票。    剩下的再退回,这都是惯例了。    虽然多报的一天,三顿饭算下来也只有八两,但蚊子再小也是rou,能多带回家几两粮票,也为家里减轻负担了,再说日积月累的,时间久了,也不是个小数目……    都在单位里混,大家都是过来人。    这年头,才是标标准准的“民以食为天”!    温饱问题还是每个家庭需要头疼的年代,是个人就对吃的上心!    后勤按常规大概会批多少粮食,这次出来这么多天每天是什么标准,剩余的粮票还有多少……    大家心里都有本账。    可这次,别说多报一天,随便一算,眼看着粮票就要不够了。    不够了还得等审批,二次报批单位上管得就严了,到时候还有人审计。    再想着“多报一天”?    做梦去吧!    连着三天在水塘泥巴里犁地,众人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,队书记韩卫东看着不断发牢sao的队员,当天晚上,敲响了张启芮谈话。    说要不算了吧,确实找不到东西了,呆在这边还浪费老乡的粮食,虽然给粮票,但这年头谁都不富裕啊!    能给老乡减轻点负担就减轻点把……    短短三天,张启芮的眉头已经添了一道褶,他也知道大家在抱怨,也知道现实的情况,对于老搭档的劝说,他都听在了心里……    但是,一想起那天晚上的那个梦………    “老韩,再给我一天,就一天,明天……明天要是再挖不出来东西,我们就撤吧!”张启芮捏着拳头垂着头对书记韩卫东道。    两人从研究员就开始搭伙,搭档了快十年,虽然不知道张启芮这次是怎么回事,也不说出个理由来……    但老张一直是个福将,有两次发掘就是凭着老张的直觉,朝墓葬的边缘方向斜插推进,当时也有人反对,一是觉得会对木事造成损坏,二是觉得这莫名其妙。    没想到就这两次,最后愣是搞不来不少好东西,不仅把整个湘省考古研究所的名头提了一级,更是将华夏断代史的研究朝前推进了一大步!    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天赋,张启芮就属于天生吃这口饭的人!    凭借两次重大发现,张启芮年纪轻轻四十出头就坐到了副所长的位置……    要不是知道自家队长曾经的辉煌战绩,科考队怎么可能陪着他在泥塘里翻腾三天……    只是翻腾了这么多天,什么都没找到,大家渐渐有想法了……    自己这个书记,别的时候没用,这时候就得站出来,协调整个团队,做好全体队员的思想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