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安史之乱:我为大唐改命 第581章 李光弼的奢望

“这些人往往是最容易引发内乱的因素,他们的存在不仅对军队的士气产生负面影响,还可能在关键时刻勾结叛军。”

“然而,却因为我一时的心软而放过了他们,没有将这些潜在的隐患彻底清除。”

“最终导致洛阳城被稀里糊涂的攻破。”

李光弼是一位经验丰富、善于总结失败经验的大将。

在如此紧急的时刻,他依然能够迅速冷静下来,开始反思这次失利的原因。

他深知,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才能避免再次犯错,找到扭转战局的方法。

李光弼面色凝重地率领着残兵败将,如惊弓之鸟般拼命逃窜。

他的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,一边狂奔,一边在脑海里仔细梳理着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同时也在深刻反思其中的教训和经验。
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李光弼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惨败中犯下了许多严重的错误。

首先,他对士兵们的心理状态缺乏足够的了解,未能及时察觉他们内心的不满和反叛情绪,这导致了军心的涣散和士气的低落。

其次,在关键时刻,他在决策上表现得过于优柔寡断,没有果断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潜在的危机,从而错失了扭转战局的良机。

然而,李光弼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,他深知此刻的自己绝不能被挫折打倒。

他已经做好了承受李隆基降罪的心理准备,无论面对怎样的惩罚,他都想挺过去。

因为他明白,只有活下去,才有机会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哪怕最终会被贬为一名普通小兵,李光弼也下定决心要向潼关的主将鲜于中通进言,强烈建议在守城之前,必须先将城内所有的不安定因素全部清除干净。

他坚信,只有这样,才能守住通关的安全,抵御叛军的进攻。

其实,尽管洛阳城内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,八万士兵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,但李光弼始终坚信,洛阳城的防御体系是坚不可摧的。

他一直相信,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这座城市的地理优势,合理调配兵力,就一定能够守住这座重要的城池。

以李光弼的判断,只要能在洛阳城坚守一个月,叛军自然会因为粮草断绝、士气低落而不攻自破。

这并非只是一种盲目乐观的想法,而是基于他对当前局势的深入了解和精准分析。

首先,李光弼对河北、河东和河南一带的地形、民情等都非常熟悉。

他深知这些被叛军占领的地区,民众对叛军的统治方式必然心存不满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