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夭与陈姨娘一路来到陈姨娘的院子。
踏入院门,只见几株盛开的花卉点缀其中,散发着淡淡的芬芳,为这方小天地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。
而一身梅花裙的梅姨娘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。
一见桃夭,眼睛顿时一亮,起身迎了上来笑着道:“我走到半路,就听说你被陈姨娘领走了,这不,紧赶慢赶,总算是见到你了。一路上啊,我这心都急得不行,就盼着能快点瞧瞧你。”
“梅姨娘,别来无恙。”桃夭笑意盈盈,细细打量着梅姨娘,只见梅姨娘依旧保养得宜,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。
“好好好,一切安好。就是少之,时常叨念你。”梅姨娘拉着桃夭的手,轻轻拍了拍,眼中满是慈爱。
提及自家儿子,她的神情里透着一丝无奈又带着几分宠溺。
“四公子,他今年有十五了吧?”桃夭微微歪着头,回忆着四公子的模样。
“可不是嘛,打从你走后,他就变得怏怏不乐。每回回到府里,就是对着院子里那株桃花发呆。
口里总说,桃夭姐姐是不是把他忘了云云……嗳,这不,我刚才让下人去书院通报了。
怎么说,也要见上一见,免得他届时怨我不告诉他。”梅姨娘无奈地叹了口气,眼神中却满是对儿子的疼爱。
她知儿子对桃夭的感情深厚。
“梅姨娘说的是。我也想念四公子。不知他的学业如何?”她还记得当初那个调皮捣蛋的少年,不知如今是否已经蜕变。
“说起这个,还得感谢你。若不是你有言在先,说什么,只要他好好学习,将来能见的话。他估计这会还在纨绔得不知所谓呢。”梅姨娘感慨地说道,眼中满是对桃夭的感激。
谁能想到,一向顽劣不堪,整日只知玩乐的四公子,就因为桃夭的一句话,竟像是变了个人似的,放下了玩乐的心思,开始专心学业。
“那是他开窍了。”桃夭可不敢居功。
她心里明白,人家少年本就聪慧,只是之前尚未找到努力的方向,一旦心态调整过来,自然能够有所成就,未来必成大器。
“姨娘们,我的时间有限,快些说说,这两年,府里有什么事情?”桃夭拉着她们在石凳上坐下,目光在两位姨娘脸上流转,眼神中透露出好奇。
“事情自然有,还不少。”陈姨娘感叹一声,轻轻抿了口茶。
“对了,您身边的婢女似乎也换了?”桃夭发现,陈姨娘身边站着的丫鬟都是新面孔,熟悉的身影已然不见。
“我正要说这个。可怜的还是芍药,那丫头,当初你对我说过,让我看着些,是我失去了雪儿,有些埋怨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