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业帝国 第193集:《商业慈善,双重价值创造》

第二章 咖啡豆与扶贫手册

三个月后,青禾资本决定投资绿屿环保。签约仪式那天,陈默带来了新的样品——用回收电路板铜箔制成的书签,上面刻着环保标语。苏晚把书签夹进笔记本,忽然接到助理的电话:"苏姐,云南保山的'山语咖啡'出事了!"

山语咖啡是青禾资本早期投资的社会企业,创始人林岚在保山偏远山区推广有机咖啡种植,帮助彝族农户脱贫。此刻助理发来的视频里,合作社的仓库被暴雨冲垮,几十吨咖啡豆浸泡在泥水里,农户们蹲在废墟前抹眼泪。

苏晚连夜飞往保山。雨后的山路泥泞难行,越野车在云雾里穿梭,终于抵达时,林岚正带着农户们抢救受潮的咖啡豆。她的胶鞋上沾满红泥,头发用一根树枝随便挽着,看见苏晚时,眼圈瞬间红了:"苏姐,这批豆子要是坏了,乡亲们半年的收成就没了。"

合作社的晒场上,铺着一张张塑料布,上面摊着湿漉漉的咖啡豆。苏晚拿起一颗,指尖传来黏腻的触感。"传统方法肯定来不及了,"林岚递过一份检测报告,"霉菌超标,烘焙后会有酸涩味。"

深夜的村委会办公室里,煤油灯的光映着墙上的脱贫攻坚作战图。林岚摊开一本厚厚的《咖啡扶贫手册》,里面记录着每个农户的种植档案和收入明细。"我们承诺过,保底收购价是市场价的120%,"她的声音有些沙哑,"如果豆子卖不出去,不仅承诺成空,农户们明年可能就不敢种了。"

苏晚翻到手册最后一页,夹着一张彝族小姑娘的照片,她捧着咖啡树苗笑得灿烂,旁边写着:"阿果家今年盖了新房,多亏山语咖啡。"突然,她想起绿屿环保的闭环模式——能不能用商业手段激活这盘死棋?

"我们需要一个'污点转化'计划,"苏晚在白板上画了个圆圈,"把受潮的咖啡豆分级处理:轻度受潮的做成冷萃咖啡原料,重度受潮的提取咖啡因用于日化产品,最严重的...或许可以开发成咖啡渣环保板材?"

林岚的眼睛亮了起来:"保山有个精油厂,一直想用天然咖啡因做护肤品!还有家具厂,正在找替代木材的材料..."两人连夜列清单、打电话,凌晨三点,终于联系上一家愿意尝试咖啡渣板材的定制家具厂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