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套针法,对心性的要求极高,讲究的是心神合一,气随意走。
你心性不稳,又急于求成,想要在大会上一鸣惊人,结果,导致气走错了经络,如今已经有了走火入魔的征兆。”
陆尘看着他,像一个真正的长辈,在指点一个误入歧途的晚辈。
“回去吧,别研究我的病例了。”
“多看看道家的《清静经》,对你有好处。”
一番话说完。
李景的脸色,已经由最开始的煞白,转为了猪肝般的青紫,最后又涨成了一片血红!
震惊、恐惧、羞耻、不可思议……
他如同被一道天雷,从头到脚劈了个通透,整个人都呆立当场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!
周围,无论是他带来的那几个师弟,还是吴道子身后的那几名学生,看向陆尘的眼神,已经彻底变了!
如果说,之前他们只是好奇,或者不屑。
那么现在,他们的眼神里,只剩下了无尽的敬畏与恐惧!
这已经不是医术了!
这是神术!
仅仅凭一眼,就道破了一个人,最隐秘的身体状况,和最私密的个人行为!
第一回合的交锋。
陆尘甚至没有动用任何武力或权势。
就以这样一种神鬼莫测的方式,兵不血刃。
第二天江南中医年度交流大会正式开幕。
省会大酒店的国际会议中心座无虚席,汇聚了整个江南省中医界的精英。
大会会长孙半夏发表了开幕致辞。
他站在讲台上,身后是“传承道统,继往开来”八个大字,他通篇演讲都在引经据典,强调“师承”、“道统”、“典籍”对于一个中医从业者是何等重要。
他的声音洪亮而又充满了威严,句句不离古训,字字不忘先贤,并且意有所指地批评了当今中医界一些“哗众取宠、不学无术、偶得一两个验方就自诩为神医”的浮夸风气。
他演讲时目光数次扫过台下第一排的陆尘,那眼神中的轻蔑与批判,毫不掩饰。
终于轮到陆尘上台,进行他那场备受瞩目的“关于魏长风董事长的病例分享”。
他刚一走上讲台,还没来得及开口。
台下,以李景为首的、孙半夏派系的学者和弟子们,便发动了他们蓄谋已久的围攻。
“陆先生!”
李景第一个站了起来,他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,高声问道:“您在诊断中提到魏董事长是心脉淤堵,气血逆行。
敢问此论断,是出自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的哪一篇?
其具体的病理阐述,又与《灵枢·经脉篇》中的哪条经络走向相对应?”
他话音刚落,另一位中年学者便立刻起身,咄咄逼人地追问:“陆先生既然用了针灸之法,想必是遵循了《伤寒杂病论》中‘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’的原则。
那么请问,您当时所察辨的‘脉证’为何?
又是如何根据脉象,来决定您那几针的‘补’与‘泻’的?”
“陆先生,您那一针能有起死回生之效,莫非是用了失传已久的‘鬼门十三针’?
可据古籍记载,此针法早已失传,且对施针者的内力要求极高,您如此年轻,这似乎不合常理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