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这把冲锋枪的后门比较松弛,可能出现
新书推荐:采红、抢救大明朝、极品家丁、重生后渣夫变了、大宋的智慧、重生南非当警察、抚宋、表妹难为、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、红楼春趣
老施迈瑟说出那番反驳的话后,一旁的公司老板伯格曼就预感到事情要糟。
“老施迈瑟这家伙也太不知变通了……这可是代表公爵殿下来谈项目下订单的。”伯格曼忍不住这般想,心中赶紧盘算着如何说才能把场面找补回来。
不过好在鲁路修也年轻,没那么在乎面子,当下只是呵呵一笑,主动给了一个台阶:
“施迈瑟先生,我想我并没有侮辱贵公司产品质量的意思,贵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当然都是精品。但现在是战时,需要更敏捷的响应速度,总不能让前线的将士在枪林弹雨中多等三个月,你说是吧?
我可是在尼奥波特的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!我知道前线将士最需要什么!那天我的连队刚刚赶到尼奥波特镇的时候,东边有三个师的比利金人想要突围!后来我带队死撑,撑到有一个团的援军抵达,然后再靠着一个团顶着敌人五个师打了三天三夜!就这样才终于全歼了比利金陆军!”
鲁路修平时并不爱显摆功劳。可眼前的老设计师显然有些迂腐古板了,鲁路修当然不想被人轻视。
他必须强调:自己是代表了前线最为浴血奋战的那批将士们,在提出一项紧急请求,不容拖延。
老施迈瑟听了这话,才肃然起敬,剩下的话也噎在喉咙里,不知该怎么说了。
伯格曼也微微一惊,作为商人,他并不太关注前线战况细节,只知道最近打胜仗了,但不知道谁打的。
这军官绝对有大前途啊!
他连忙陪笑道:“鲁路修上尉,您放心,施迈瑟绝对不是在拒绝您。反正这批东西只是试产样品,你希望什么样就什么样好了……最后量产时如何定型,还可以从长计议嘛。”
鲁路修见伯格曼服软,也再次伸出橄榄枝:“我当然也知道你们企业界的苦,品牌价值不容玷污嘛。这样吧,我给你支个招——可以由伯格曼出资搞一家子公司,然后另外贴个牌子,就专门生产试验性的枪械。
等以后定型了要量产,母公司再给点授权费把研发成本摊一下,或者母公司再弄个精品款,都没问题。反正战场会告诉生产者,什么样的才是好武器。”
后世搞子公司做低端品牌的企业比比皆是,所以鲁路修这种穿越者一下子就能想到类似的解决办法。
但这招在20世纪初绝对罕见,伯格曼犹豫了一下,才最终拍板:“这办法确实灵活,不如这样吧,我们伯格曼出资50万马克,成立一家试产新武器的子公司。
鲁路修上尉,您可以通过技术咨询入股,我们也帮您垫资一部分,占股10%。巴里亚王室通过之前缴获的技术资料以及后续的承诺订单,占股15%,具体我会操作的,反正不用你们投现金。剩下我们伯格曼占股75%。”
也难怪伯格曼犹豫了那么久,原来他是琢磨着如何利益绑定,索性稍微让出去一些新公司的“干股”好了。
反正这家子公司才50万马克股本,鲁路修凭他的技术支持占股价值5万马克,也不算太狠。后续如果要扩大生产,还要注资,鲁路修的5万占到的比例肯定会被稀释。
但如果鲁路修个人争气,后续还能提供更多技术支持方案,那也可以以技术作价入股。总之一切都很灵活,可以根据后续贡献调整。
“我就帮你带了几份图纸、给了几点建议,就能值五万马克的股本么?”鲁路修见对方挺上道,还省了自己的事儿,忍不住确认道。
在鲁路修原本的计划里,这次的轻机枪改良和冲锋枪研发,他也没打算捞多少个人好处。只要能有笔快钱奖励,加上让公爵信任他在军工领域的眼光,完成原始积累,也就够了。
至于将来要不要亲自介入搞军工,那都是后话了。
他现在还没心腹班底,自己作为军官也分身乏术,能有军工界的老板主动伸出橄榄枝,让他分点红不管事,就已经是最好选择了。
伯格曼很爽快地肯定道:“五万马克而已,也就几十挺机枪的价格。您的贡献值这个价,而且我相信您不会只懂这么一点的。我们很需要您这样既懂行,又充分了解前线真实需求的顾问。”
一挺MG08重机枪的造价大约700马克,五万马克也就是80挺重机枪的钱。
对于一家枪械公司而言,拿这点钱投资潜力股是绝对划得来的,何况借口都已经送到眼面前了。
鲁路修确认这一切并不违规后,也很敞亮地说:“既然伯格曼先生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,我现在就可以再多给你们几条建议。
首先,为了生产进度,这第一批试产的轻机枪,可以把散热套管进一步做得更简陋些。比如原本四个面的散热套,只留对称的左右两面就行,而上下两个面直接省掉都可以。那样更易于维护,保留左右两面也只是为了实战测试散热效果。
我们这次生产的枪械,主要是为了冬季作战,散热环境本来就相对好一些,可以多留一些余量。比利金战场又泥泞处处积水,所以只要确保枪管前部浸水后能够尽量方便排水、擦干、继续使用,就可以了。
同理,我听说你们还在琢磨一种使用小威力弹药的短程自动枪械,嗯,就叫‘冲锋枪’好了——这个项目,是不是也卡在了散热方面?我觉得冬季作战的话,同样可以不考虑散热套管问题,先把东西造出来用着。
等冬天过了,要换个环境再战,再拿回来改造好了。这样还便于一边研发定型一边搜集战场反馈数据。”
鲁路修的这条建议,拿到别处去绝对也是值钱的金科玉律。
后世有大量加快科研进度的“敏捷工作方式”,不断小版本更新迭代研发。
这在精益求精的20世纪初企业家看来,是完全不可想象的。但只要有一个好的测试用户环境,它就真的能实打实提升科研效率。
鲁路修就敏锐地抓住了这次冬季作战的气象特点,以及比利金战场洪水过后处处积水的地理环境。
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劝诱生产上先搞定兼容性较差的基本款,先用着,然后再解决能兼容夏季和干旱炎热环境的版本。
老施迈瑟听了,简直觉得自己的脑子都不够用了。他已经六十好几奔七的人了,一个快退休的老头儿,实在无法理解这样颠覆毕生工作模式的方法。
倒是雨果施迈瑟还不到四十岁,他还年富力强学习能力惊人,听了鲁路修的话,他真心觉得获益匪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