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第47章 隆美尔做不到的事情,鲁路修仍然能做

第47章 隆美尔做不到的事情,鲁路修仍然能做

新书推荐:采红、抢救大明朝、极品家丁、重生后渣夫变了、大宋的智慧、重生南非当警察、抚宋、表妹难为、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、红楼春趣

午后2点整,鲁路修所在的第1突击营,在铁路西南侧的布军前沿阵地上,又重新穿凿出几个深约一公里多的缺口。

他亲自指挥的A连,也渐渐疲惫不堪,需要短暂休息,士兵们都留在堑壕里大口大口喝着冷水。

但总的进攻势头并没有停止,隆美尔上尉的B连,非常有默契地越过鲁路修刚夺下的阵地,继续往前穿插突进。

突击队战术的关键,就在于进攻的连续性!

宁可同时投入一线的士兵少一点、打开的缺口窄一点,让预备队能养足体力,但决不允许出现中断和脱节。

在隆美尔经过鲁路修身边时,鲁路修拉住他,交代了几句刚刚观察到的心得:

“敌人的抵抗意志似乎没那么坚决,看来是被我们正午之前那轮补充炮击的火力支援吓到了。所以不敢全线严防死守、怕我们的炮兵再杀个回马枪。你要抓住敌军的这个防守特点,看看能不能利用起来。”

……

隆美尔很快接替了鲁路修,继续往西北边穿插。

B连状态正佳,进攻起来极为猛烈。

相比之下,对面的布军却是人人疲惫,所有人从中午开始就一直耗着,没时间休息,已经紧绷了两个小时。

隆美尔让两个排的冲锋枪组呈松散渗透队形,很快又摸进一道堑壕,再次压制住一批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敌兵。

混战之中,敌人似乎也被打得狗急跳墙了,交战距离越来越近。

布军也彻底杀红了眼,眼看对射太吃亏,一些士兵便躺在死人堆里、把隆美尔的先头排放近了,这才突然起身,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就捅。

冲在最前面的突击队员猝不及防,被直接捅死。后面的冲锋枪手立刻反应了过来,疯狂扫射清空弹夹,在狭窄空间内扫倒五六个敌人。

但他也来不及换弹匣了,双方已经陷入混战,他只能丢开冲锋枪抄出工兵铲对砍。

更后排的德军也怕误伤战友,纷纷抄起工兵铲和上了刺刀的毛瑟枪加入战团。

“噗噗”地闷响声中,不断有布军士兵被砸裂脑壳、劈断脖子。

激战中,布军也捅死捅伤了几名德兵,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的刺刀只能攻不能守,

在狭窄的堑壕里,一旦试图横枪格挡敌人的铲子,步枪上的刺刀就很容易插进侧墙的土里卡住,然后就稀里糊涂被开了瓢。

德军突击队员在最初的混战后,很快从这种生死搏杀中总结出了一条朴素的经验。

他们自发地结成两三个人的肉搏小组,有人专门负责格挡,还有的人专注劈砍。而对面的布军却只能一味捅刺,高下立判。

一番血腥搏杀后,布军残兵终于崩溃,逃跑时又被一阵冲锋枪背后点名,摞下一路的尸体。

单纯的步兵堑壕战,根本挡不住突击队!

隆美尔的连,就这样以每刻钟一两百米的速度,稳健推进着。

虽然突破口很狭窄,但足够深入,他也完全不担心自己的来路被切断,就这么一往无前地往纵深扎。

……

负责巴约勒镇南侧防线的布3师罗林森少将,很快就得知了前线的异常崩溃。

鲁路修和隆美尔的突击队穿凿,让他苦不堪言。

“师长!敌军那些神秘的突击队,在两小时内又凿穿了我们两公里的阵地!我从没见过敌人的进攻能这么孤注一掷!近战火力太猛了!”

听着前线团长、营长汇报的情况,罗林森头大无比,猛拍桌子怒吼:“呼叫的炮兵覆盖呢?为什么炮兵没有把冲锋的敌人干掉!”

“师长!敌人的突击规模太小太灵活了!炮兵响应太慢!扩大炮击覆盖面积的话,又容易误伤友军!”一线军官拼命诉苦,试图证明不是自己无能,而是敌人太狡猾。

罗林森急得脑门上青筋暴跳,咬牙嘶吼:“扩大炮击覆盖面积!不要怕误伤自己人!让你们的人都别冒头!在堑壕里躲好!”

这么做当然有代价,士兵们完全不冒头,警戒和防御效果都会打折扣。但罗林森现在只想着两害相权取其轻,指望扩大炮火覆盖面积、把那些不知名的敌人干掉。

……

“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烈了,这是在连他们自己人一起炸呢!我们也注意,千万不能冒头,就沿着堑壕突击,沿着交通壕前进!”

罗林森的炮击策略变化,第一时间就被隆美尔感知到了。

不得不说,比战场天赋和嗅觉,罗林森虽然是少将,却还远远不如隆美尔这个上尉。

隆美尔在稍微付出了十几个士兵的代价后,就意识到新问题,放弃了一切“抄近路走地面突破”的尝试,改为严格沿着交通壕突击。

虽然交通壕的数量比较少,有时候需要绕远路,甚至需要杀穿更多的敌军守壕士兵,但也比在炮火无差别覆盖区走地面推进要好。

隆美尔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势。自己有冲锋枪,在清扫堑壕时,遇到数倍的步枪兵也不用怕!

他的见招拆招也很快显现出效果。

罗林森刚刚通过“无差别炮击”这个变招遏制住突击营没多久,就又被“冲锋枪队集中清扫交通壕”的新突击战术破解。隆美尔的损失虽然变大了些,但突进速度却保持住了,杀敌交换比也依然强势。

布3师残部又挨了半小时打,罗林森才从千头万绪的前线新噩耗中整理出头绪。

好在他作为少将的基本素养还在,很快再次想到变招。

“敌人已经放弃了从地面进攻,我们也要针对性调整重机枪阵地的部署!别封锁地面进攻路线了,都给我沿着己方堑壕侧向部署!尤其是封锁住前后两层壕沟之间的交通壕!”

吃了那么多亏,布军终于从血和生命的教训中,学到了一个乖。

既然这种神秘的小部队突击,根本就不会走寻常路,再把笨重的维克斯重机枪组摆在原先的位置上“封锁寻常路”,也就没意义了。

布军重机枪也要随机应变、朝着敌人最有可能出现的方向部署!

突击队进攻方向附近的布军重机枪组,全都开始手忙脚乱地拆枪转移。

不一会儿,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就对着原本友军撤下来时才会用到的交通壕。

……

“进攻,继续进攻!把敌人彻底搅乱!”

隆美尔接手以来,又突进了两公里左右,如今都下午四五点了,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,疲惫但精神极其亢奋。

中午的时候,面前还有6公里的敌人纵深防线,后来下午前半段,鲁路修往前突了2公里,现在他又突了2公里,所以前面还剩最后2公里,就摸到巴约勒镇的边缘了,很有希望在天黑之后实现。

步兵进攻的时代,如果在筑垒地带一天累计推进9公里,这是什么神速!隆美尔觉得自己所在的这个营,这种战术,将来肯定会被写入战史。

不过,就在隆美尔继续进攻时,前方的异变也陡然发生了。

他手下的几个冲锋枪手、刚刚用手榴弹清理了一处交通壕和正常堑壕衔接的拐角、并且伸出枪去乱扫了一阵后,便例行公事地猫腰搜索前进。

但才走了十几步,“哒哒哒”的重机枪扫射声就响了!

一整个突击组的八名士兵,大部分都在瞬息之间痛苦哀嚎着倒地,个别没受伤的,也都是靠立刻卧倒、趴在死人身后才躲过一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