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修行王朝 第31章 说话的艺术

“收好!”

老者将路引换回来,随后说道:“诸位是第一次走这条线?”

“确实是第一次,以前都在长吉县内行走,这不是听闻荠县庙会快要开了,所以才想着走一回。”

“诸位跟我来吧!”

老者转身朝村子里走去,身后的那些汉子让开道路。徐书令回头和众人对视,然后跟上老者,在两旁汉子的注视下进了村里。

老者领着众人来到了一座三开间的木屋,屋子里有四五个男人,此时正围在一个火堆旁边,火堆上一个铁壶正冒着热气。

“刘老!”

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男人迎上来,看着李逸一行人。

“过路的行商,稍晚一些给他们安排好住所。”刘老随口吩咐一句,随后在火堆旁坐下,同时招呼着李逸一行人就座。

说是就座,实际上就是在火堆边上有一圈木头墩子。几人也不怯场,将骡子身上的东西卸下来,给骡子喂了一把干材料,随后将骡子拴在屋檐下。

几人就座,身上的褡裢没有放下来。在他们后面的村里汉子们也走了进来。原先显得宽敞的屋内,显得有些拥挤。

“放心,山里人就是靠着你们这些行商买点东西。”看出李逸他们一行人比较警惕,刘老主动开口,“不知诸位带了些什么?”

“带了些盐以及布匹,还有一些药材。这些盐就送给各位,就当刘老收留我们住一宿的谢礼。”

徐书令从骡子的挎包里取出一包盐,双手递给刘老。可不要觉得盐不值钱,在柴米油盐中,盐算是一笔较大的支出。

盐之所以这么贵,还是因为盐不许私人买卖。陈汉初期,“人户以籍为断”,前文有说过,通过这种户籍制度,很多专职的人会被定为某种户籍,例如前面说的匠户。而采盐的就被编入“灶户”,专门生产食盐。

前面说了盐场被划分了区域,现在采盐的又被纳入了“灶户”,等于是将产地和生产的人都纳入了朝廷管制之中。生产环节是控制了,那消费端呢?吃盐的地方呢?

陈汉初期,朝廷是按照户口给盐的,就是先确定州县有多少人口以及其它需求,然后给食盐生产定额和行销引目。意思就是朝廷知道当地要多少盐,然后给商人发这个数额的条子,这些条子主要是用来运输和销售食盐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