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风带着这份思念,飘啊飘,一直往大山里飘,飘过朱家坳,飘过那个无名山村,飘过白沙集,飘向荠县县城。
“阿啾!”
县里的招待所里,桌子上一朵小火苗在蜡烛顶轻轻的摇晃,像是桌子后的人刚才喷的太大声,吵到了火苗。
突如其来的喷嚏,李逸并未在意。他体内劲气运转的越来越快,也越来越壮大,如果说一开始还是一丝劲气,那么现在就是三根筷子大小的劲气在体内游走了。
劲气运转周身,这外面的寒意便被隔绝在外,所以一些什么伤寒啊,现在可不会出现在他身上。
从县丞内宅那边回来后,李逸进到房间便打开了这个箱子。小木箱里只有三本书,一本是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也叫《四书集注》,这是朱熹对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进行重新分章辩句,又对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重新注释,这四本重新分章、集注的着作合在一起便是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。
这本书在儒家的地位非常高,应该说在宋朝之后的朝代地位相当的高。在另一个时空,元明清三朝都将《四书集注》当做官学教科书以及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。
在这个时代,这本书的地位也相当的高,不说读书人人手一本,至少想考科举,这本书是一定要看的。
实际上在另一个时空的明朝,后来还有一本与科举相关的书也被广大读书人争相抢购,那就是冯梦龙撰写的《春秋衡库》。
与《四书集注》不同,这本书就是为了科举而撰写的。书里面系统的梳理了《春秋》经义,整合了朱熹的《四书集注》,可以说这本书既融合了儒家正统学说,又融入了当时社会上对于经学最新的注解,因此这本书成为晚明时期科场热门书籍。
然而比较讽刺的是,冯梦龙自己却在科举之路上屡次不第。他20岁左右便通过童生试成为生员,也就是秀才,但此后连续36年未能中举。直到崇祯三年,他以“岁贡”身份入仕,也就是从地方选拔进入国子监,此时他57岁,61岁那年,他出任福建寿宁知县。
所以他写的书,很多是批判当时科举的,或许在写那些着作之时,他心里也憋着一股气呢!
除了这本书,箱子里还有一本《事林广记》,这本书在牛家湾的家里还有,实际上这是一本民间百科全书。
此书成书于南宋,作者陈元靓,原书应该是遗失了,家里的都是后来的刊印本。这本书包括前后序别四集,内含天文、礼仪、音乐、农桑、幼学、炊饮等四十多个门类。
这不仅是本民用百科全书,而且也是一本研究前朝民间的指导书籍,因为这本书里总结的那些经验,反映的都是宋元时期的民间啊。
箱子里最后一本却是《宦林备要》,这本书李逸没听说过,在另一个时空应该也没有听说过。翻了翻,却觉得这本书真的有意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