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真宗时期,辽圣宗与萧太后率军南下,一直打到澶州城下,当时宋真宗都准备迁都了,以宰相寇准为代表的主战派不同意,并且要求皇帝御驾亲征。
没得办法,宋真宗只好亲征。这时候萧太后派人送了信,说自己想和谈,但此时谁信得过自己的敌人呢,真真假假还不一定呢。等到真宗到了澶州,登上北城门,守城将士们士气大振。
但这时候辽军却士气低落,而且孤军深入,有被围歼的可能。原因之一是辽军主将萧挞凛被宋军一弩箭射死了,辽军士气大受打击。另一个是当时许多宋军从各地赶到了澶州或者正在赶往澶州,这时候辽军很可能腹背受敌。
在此军力与士气此消彼长之下,辽军急于和谈,最终宋辽双方签订《澶渊誓书》。
辽军那时候孤军深入,而且攻打澶州久攻不下,原本就处于不利地位,这时候想议和,辽可以看作是处在主导地位,而等到萧挞凛死了,宋军士气大振,解围的军队越拉越多之后,这时候再议和,主动权就到了大宋手里。
所以有时候,看似双方有议和的条件,但最后还是要打一场,最终争夺的还是在这场争斗中的主导权或者说话语权。
和你议和可以,但是你得清楚谁是爹,谁是儿子。
徐政和刘老就是如此,徐政想和谈,但是刘老需要打一场看看对方是否有和谈的资本,这时候主动权还是在刘老手里。而只有打过了这场,最后才知道主动权在谁手里。
这边徐政起手三张符箓,随后电光入体形成“雷殛身”,下一瞬,一道白色的人影闪向刘老。
徐政这次没有带兵器,但是之前在朱家坳与朱老的对决可以看出,徐政在拳脚方面也颇为擅长。
徐政的招式每次施展都颇为华丽,又是电又是光的,刘老就显得朴素多了。但见刘老手中戒尺朝着徐政一指,随后口中念叨:“肩挑千斤重担难,步步艰难步步难。”
却说来也怪,徐政极速向前的脚步却顿了一顿,随后速度锐减,就好像身上真的被压上了千斤重担。
趁着这会儿功夫,刘老迅速后撤,同时念道:“心有翱翔梦,随鸟逐梦飞。”但见刘老的身形迅速移动,在这夜晚,都快出现残影了。
“呵,八品的儒修,却不知道刘老是何官职,为什么又会出现在这深山野村里?”见到刘老这一手,徐政便知道了刘老的境界,至少是八品的儒修。